社区酒店的野心 是创意还是扯淡?

发布者:sjzx发布时间:2019-11-12浏览次数:380

空间秘探 · 陶贰珂 

酒店大堂的社区文化,并不是简单的提供一个空间,社区就算建立完毕,“社区”需要更多的特色服务、创新活动、专属文化共同促就而成。

  近年来,国内酒店越来越看重社区功能,不论是经济型酒店还是中档高档酒店,都纷纷在自己的大堂等公共区域动起了脑筋。

  它们将咖啡、书本,甚至酒吧的吧台,舒适的座椅搬进了大堂,力求营造轻松妥帖的第三空间供人们享用。但当你仔细体验,则会发现这氛围中 “官腔”不在少数:比如看似丰盛的书刊杂志不过是盲选采购的无用二手书,最终的价值止于摆设,很显然完成这一设置的操作者,并无“文化”或是情怀可言,导致书籍甄选魅力全无,这一点一些民宿反倒是做得更加心意至诚。

  还有很多酒店,大堂的确是设置了不少茶座凳椅,供住客休闲所用,但既没有提供茶水也没有提供咖啡,连本像样的书刊也找不出来,客人也只能干坐着摸手机。然而在宣传时大力自诩自己“隶属”社交酒店的却不在少数。

酒店大堂的社区文化,并不是简单的提供一个空间,社区就算建立完毕,“社区”需要更多的特色服务、创新活动、专属文化共同促就而成。运营力、体验感以及独特性都将左右一个空间的魅力值,公共空间的活力,才是社区文化得以形成的关键点。

  那么一个有魅力的社区酒店,可以从哪些方向入手改变,以下几方面,或是我们思考的重心。

空间设计的独特性

一个打包考虑的综合问题

  在这个连“精品酒店”和“时髦”也渐渐变得同质化、越来越无聊、越来越没有想象力的时代,如果所谓的社交空间,还只是停留于多几张桌椅这样简单的想法中,那可真是有些异想天开了。

  一个高水准的设计作品,是成为“社交”形成的首要条件。不管何种定位的空间都需要一以贯之的精神是“工匠精神”,小制作有小制作的用心,大制作有大制作的辉煌,竭尽全力做到“优良且不乏创意”,会给你带来收获。

  即使定位是经济型客群,设计未必就可以是蜻蜓点水的草率,独特性与品质,是首先吸引人的卖点,扎实的自信,才能带来最终宣传的力度。例如汉庭发布的3.0版本,就着重强调了其设计的精髓,在设计、资金、定位等方面有一个最佳的掌控,这是一个打包考虑的综合问题,不为存在而存在,而为更好的存在而尽力,至少精神可贵。

  再比如生活方式酒店Ace Hotel,它开创了将酒店的公共空间打造成为受欢迎的社区聚会场所的先河, Hoxton酒店的七家分店皆以酒店大堂著称,阿姆斯特丹Zoku酒店的大堂甚至延伸到屋顶天台和会议厅。

  Ace Hotel被《Wallpaper》称为“最值得期待的庞大连锁”——它的每一个大堂空间、每一个房间都各不相同,却传承着一种独特的社交文化。“总是在有限的预算下保持鲜明的酷炫”,这样的逻辑,至今依旧是Ace设计上的指导方针。

结合当地文化

形成有魅力的社交氛围

  所谓社区,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理区域内,具有共同意识和共同利益的社会群体。酒店逐渐强调社区功能则表明,酒店不仅仅服务于会员或者客人,而是外延到服务“周边的三至五公里内”的社群。不一定要住宿,但会来酒店看书、喝咖啡、聚会、看展览等等。

  与传统酒店相比,社区酒店的开放性和主题性更显著,走进大堂就好像走进熟悉的咖啡馆或者阅读室,不会有冷冰冰的距离感。

  比如当你走进亚朵S虎扑篮球酒店时,会感受到浓浓的篮球氛围,酒店大堂就是一个篮球场,还会不定期举办友谊赛、球迷聚会等活动,日常非住店球迷也可以免费打球。周末经常有周边的居民前来这里打篮球,有的住店客人还会临时去买一双篮球鞋,就为过把瘾。

  而雅辰悦居酒店作为生活方式酒店,虽然并不是典型的社区性酒店,但依然强调社区功能,提倡“像当地人一样生活”的旅居体验。据雅辰酒店集团总裁尹达铭介绍,酒店品牌最初创立灵感源自Airbnb,“过去十年来,消费者群体发生了很大变化,Airbnb之所以受欢迎,就是因为旅行者想去探索更多的当地社区,像当地人一样生活。”在他看来,贴近当地社区是酒店行业的一个发展趋势,“酒店实际上就是社区的一部分,而不是和当地社区割裂开的独立体。”

  此前,雅辰悦居酒店启动首个“集”系列的合作项目时,还将摄影棚搬进上海虹桥雅辰悦居酒店创意工坊的开放空间中,让客人可以近距离感受老上海本土文化创作,十分有趣。

  瓦当瓦舍品牌经理叶田田也表示,一家与地方社区紧密相连、与当地社群紧密互动的社区性酒店,是目的地的最佳打开方式。“社区性酒店最大的优势是能提供最为深度的目的地体验。”因此,瓦当瓦舍一方面引入社群,比如邀请成都知名音乐厂牌在酒店内策划快闪黑胶店;另一方面,鼓励客人探索地方社区、了解社群文化,比如在2019年与tokyobike联名上线了骑行地图,客人可以探索成都最为活跃的街区和在青年社群文化中最为核心的精品店、咖啡馆和餐厅等。

  Ace Hotel也极为重视在地化理念的传播。Generator旗下的 14 家旅社便植根于各个所在地的文化和理念。纽约 Made 酒店和 Arlo 酒店都有当地活动项目。甚至全球最大的酒店集团之一万豪也开始践行一种更加独立的哲学其旗下的 Moxy 酒店的大堂被打造成开放的公共空间,其位于时代广场的由 YabuPushelberg 设计的旗舰店设有刺青工作坊和理发店。

打造特色服务

把出去喝咖啡客人留下来

  酒店社区功能的打造不仅仅是大堂空间,其实还有选址、餐饮和线上线下的活动等等这些方面。不少酒店尝试打破常规布局,将社交、工作、娱乐、创意甚至零售等功能性空间融合叠加。

酒店社区功能是未来趋势之一,但应该在自身人力资源和优势基础上来强化酒店社区性,而不是制造噱头。比如打造亲民价位的餐饮品牌或者烘培品牌,还可以把一些餐厅或者咖啡厅、酒吧的门开在路边,非住店客人不用经过酒店大门、大堂也可以很方便地出入,和住店顾客共享休闲饮食空间。

  不过,也有人质疑,目前酒店强调社区功能,引入咖啡文化、零售场景等,是否真的能为酒店带来收入?在共享经济、咖啡经济非常流行,人们习惯在咖啡厅里完成自己的商业活动。很多酒店的住客会到酒店外面去寻找咖啡厅,因为酒店没有提供相应的社区体验。酒店品牌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以及消费习惯存在,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让客人留在酒店做这些事,而非力求盈利,一个酒店品牌在建立商业模型时,引入这些元素并不会考虑节约成本的问题,而是先选择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形成一定的社区身份,再去逐步实现更多的利益。

  雅辰悦居旗下所有酒店都推出了融合生活社交理念的“思方汇”——大堂的check in功能被弱化,而是集合了创意空间、餐厅及咖啡馆,轻松自由。同样,瓦当瓦舍旅行酒店·成都春熙路店整个一楼空间集咖啡、餐吧功能于一身,提供可以组合变化使用的有趣空间。据了解,未来将升级瓦当瓦舍的餐饮,全新的品牌即将亮相,其中咖啡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非客收入占比大概在25%-30%,除了持续推广餐饮和提供风物产品,品牌更关注的是创造、优化社群参与感和激活当地社群。

  业内人士认为,酒店的社区性一方面吸引着更多周边消费群体加入,另一方面也让有共同生活方式或者兴趣爱好的游客群体居住在同一酒店(或者品牌连锁酒店)区域内,并不断体验和参与互动。在一定情况下,这两个群体也会互相重叠甚至融合。但需要警惕的是,酒店在强调社区性时,如果用力过猛,比如设定某类主题,可能会过于吸引某个固定消费群,而造成局限性。

  如今,各个酒店细分市场的发展,都日趋成熟,仅凭概念来吸引人气已不再容易,但机会仍旧存在,那些“态度真诚”的项目,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欢迎,市场发展的趋势,也理应如此,哗众取宠、噱头造势的群体终将被市场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