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青烟威精品海洋旅游发展高地和国际知名的 “仙境海岸”滨海旅游目的地,规划建设滨海休闲度假酒店集群。
11月7日,省人民政府印发《山东省精品旅游发展专项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到2022年,山东旅游产业发展的动能转换基本实现,形成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全面形成较为完整的现代旅游经济体系,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成功。
其中,《规划》中提到,泛青烟海洋精品旅游发展示范区,打造五千亿级的滨海旅游产业集群,建设青岛主城区度假酒店集群、西海岸度假酒店集群和鳌山湾度假酒店集群,将青岛建成集国际客运中心、金融商务、商业贸易、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国际邮轮城”。
■到2022年旅游消费破1.5万亿
根据《规划》,到2022年,旅游产业在全国的地位稳步提升,各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11亿人次,旅游消费总额突破1.5万亿元,其中,年接待入境游客超过630万人次,入境游客消费达到40亿美元,综合效益显著提升,到2022年,旅游休闲产业增加值达到8000亿元,占 GDP比重达到8%,对就业和税收的综合贡献率超过10%,旅游产业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达到750万人,带动30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增收,
力争到2022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8家,5A 级旅游景区18家,五星级饭店45家,品牌影响力持续提高,“好客山东”品牌国际知名度显著提升,成为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品牌;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美誉度日益彰显,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和忠诚度,建立完整的旅游品牌体系,
到2022年,建设2个精品旅游发展核心集聚区:济南省会城市圈精品文化旅游发展试验区,打造三千亿级的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泛青烟海洋精品旅游发展示范区,打造五千亿级的滨海旅游产业集群,建设6大精品旅游发展高地:曲阜东方圣城中国传统文化精品旅游发展高地,齐国故都齐文化精品旅游发展高地,沂蒙红色文化精品旅游发展高地,青烟威精品海洋旅游发展高地,黄河三角洲生态文化精品旅游高地,济南泉文化精品旅游高地,建设20个旅游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暨精品旅游基地,20个精品旅游度假区,50个精品旅游景区,100个城市精品休闲旅游街区 (社区),200家精品旅游酒店,100个精品旅游特色村。
■青岛打造三个度假酒店集群
打造青烟威精品海洋旅游发展高地和国际知名的 “仙境海岸”滨海旅游目的地,规划建设滨海休闲度假酒店集群,完善高端度假设施,提升旅游度假区层次,培育海洋旅游聚集区和滨海特色小镇,打造国际著名温带海滨度假连绵带。
推进 “齐鲁美丽海岛”建设,依托丰富的海岛资源,坚持一岛一品特色化开发,打造中国北方最大规模、最高品位的海岛旅游集群,建设青岛中国邮轮旅游发展试验区,威海、日照邮轮访问港和帆船 (游艇)基地,开展烟台邮轮无目的地公海游试点,开发游钓型游艇、海洋牧场、海洋运动、海水康疗、海洋食品养生、房车露营地、海洋节会等产品,形成全天候海滨、海洋旅游产品体系,。
发展高端海洋旅游 深入落实经略海洋战略,大力发展海滨、近海、深海休闲度假旅游,打造青烟威精品海洋旅游发展高地和国际知名的 “仙境海岸”滨海旅游目的地,滨海休闲度假酒店集群,青岛、烟台、威海、日照要借鉴三亚亚龙湾、海棠湾模式,每个城市至少打造一个旅游高端度假酒店集群湾区,建设青岛主城区度假酒店集群、西海岸度假酒店集群和鳌山湾度假酒店集群,烟台蓬莱度假酒店集群,威海荣成好运角度假酒店集群,日照山海天度假酒店集群等滨海休闲度假酒店集群。
海洋旅游聚集区,培育青岛市凤凰岛、琅琊台、灵山湾,烟台金沙滩、长岛,威海好运角,日照山海天等海洋旅游聚集区,齐鲁美丽海岛:打造小青岛、竹岔岛、刘公岛、鸡鸣岛、镆铘岛、褚岛、桃花岛、太公岛等一批精品旅游海岛,滨海特色小镇:培育青岛莱西市店埠航空文化小镇、藏马山国防军旅小镇、烟台磁山温泉小镇等一批滨海特色小镇。
将青岛建成集国际客运中心、金融商务、商业贸易、休闲度假于一体的 “国际邮轮城”,加挂大连、上海、厦门、台湾、香港母港航线以及其他东亚邮轮航线,并逐步向亚2022年,年进出港邮轮200艘次,进出港游客超过50万人次。
■提升东麦窑村等旅游特色村
提升济南马套村、拔槊泉村,青岛东麦窑村等一批精品旅游特色村。推动沂源县沐心小镇等一批特色产业小镇按照4A 级景区标准建成精品旅游小镇。打造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寿光蔬菜高科技示范园、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海青茶博园等一批精品乡村旅游园区。引导青岛微澜山居、淄博上舍民宿、峪里民宿,济宁万紫千红理想家,日照不负云顶等一批精品民宿规范化发展。
重点培育儒家文化、泰山文化、齐文化、运河文化、黄金海岸文化等五大文化旅游带以及古城文化旅游集群片区。重点建设山东省自然博物馆、青啤博物馆、张裕葡萄酒博物馆、胶济铁路博物馆、齐河大地自然博物馆群、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等项目,开发陶瓷玻璃、农民画、木版年画、草编柳编、传统武术等传统工艺产品,建设青岛、济南影视文化消费先行体验区,到2022年,力争文化旅游行业营业收入达到400亿元以上,在全省打造300个以上文化主题鲜明、设施配套完善的精品文化旅游景区。
■青岛打造国际海洋名城
深度挖掘和整合海洋文化资源,发挥山东作为东方海上丝绸之路首航地的优势,以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等城市为依托深度连通海滨和腹地,培育国际一流、开放创新的海岸旅游目的地体系。
按照精准化、精细化服务的要求,遵从宜居宜业宜游的愿景,提升全省城市旅游品位。
青岛打造国际海洋名城,培育八大关、啤酒博物馆、栈桥等城市靓丽名片,规划建设 “万国建筑博览区”,提高青岛啤酒节、国际电影节、国际马拉松等节会赛事的国际化水平,着力打造音乐之岛、影视之都、啤酒之城。
重点提升青岛八大关、邮轮母港城、东方影都、华红湾国际旅游度假区、藏马山国际旅游度假区、青岛红树林度假世界项目,规划建设万国建筑博览区。
■释放“上合”影响,发展高端会展
教育与旅游融合互动,发展研学旅行。通用航空与旅游融合互动,发展低空飞行旅游,依托通用航空机场,加强与民用机场的衔接,构建便捷、高端、专业的低空旅游交通体系,大力发展城市、著名景区和自然奇观的空中观光旅游,推出多种飞行器体验项目,丰富低空旅游产品,丰富精品旅游业态,建设航空运动主题公园和航空小镇等。
会展经济与旅游融合互动,发展会展旅游,积极引进会展组织品牌机构和领军人才,提升全省会展服务的专业化、国际化水平,重点加快济南、青岛等板块集群发展,充分释放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的后续影响,发展高端会展经济,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旅游目的地。
推进旅游与现代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特色工业及工业遗产等融合互动,发展工业旅游。
医养健康与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康体养生产品挖掘泰山、沂蒙山、崂山、昆嵛山、蓬莱阁等道教养生文化,加快开发滨海疗养、森林康养、温泉浴养、研修康养等健康旅游业态以及高端健康体检、医学美容、养生护理、医疗保健等健康旅游项目,推动医养健康与旅游深度融合,到2022年,建设60家省级康养旅游基地。
■打通旅游交通“最后一公里”
加快构建快捷通达、无缝连接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支持青岛、济南、烟台机场至国内外主要客源地增开直航航线航班,加快通用机场建设,加强与民用机场的衔接,完善青岛、烟台、威海邮轮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口岸通关速度,开通国际邮轮航线,加快济青、鲁南、济郑、济临、京九、京沪高铁二线等高铁建设,推动高铁旅游经济圈发展。
实施旅游公路示范建设和高速公路连接线进景区工程,打通旅游交通“最后一公里”,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休闲旅游设施建设与改造,在国省干线公路和通景区公路沿线合理布设服务区、停车港湾、观景台、驿站、自驾车营地等旅游服务设施。
实施 “以奖代补”政策,对旅游厕所、精品旅游小镇、旅游新业态等按规定给予奖励补助,设立精品旅游产业母 (子)基金,鼓励有条件的市设立精品旅游发展基金,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在境内外交易所上市融资,在 “新三板”和区域股权市场挂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