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捕手”软银对OYO等企业的填鸭式投资使其在发展早期阶段就开始将规模扩张作为唯一指标,且过度依赖资本。
成立于2013年的OYO最近获得了Grab投资的1亿美元,公司估值达到50亿美元;而相比之下,成立于2000年、目前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印度老牌OTA MakeMyTrip的市值仅为25亿美元。
相比MakeMyTrip在旅游预订服务领域深耕十年,OYO打造的不仅仅是一个在线酒店库存整合平台,他们帮助酒店业主升级WiFi、床单等客房服务,提供标准体验。据称在3年时间内,OYO就整合了印度将近15万间客房,覆盖180个城市,号称占据该领域70%的市场份额。OYO在创立仅5年的时间内实现超高速扩张,引起了酒店业和投资者的注意。背靠软银集团Vision Fund等的投资,OYO的崛起成为业界讨论的焦点。
国际化扩张的2点质疑
在中国和东南亚落地OYO品牌后,OYO便将触角伸向了英国、西班牙、阿联酋和日本。一般意义上来看这并不是一件坏事,一家印度初创企业想要获取全球市场份额本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事情。但就OYO而言,这种模式极富争议的原因有两点。
首先,OYO尚未证明其发展模式适用于印度市场,OYO要实现规模效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盈利更是后话。其次,如果OYO最初的价值主张是非品牌经济型酒店实现标准化,为客人提供可预期的品质,那么这种在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兴起的酒店模式在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市场又是否存在发展潜力?在资本裹挟下强调高速扩张发展,这类问题很少被提及,更遑论得以解答。但可以肯定的是,OYO未来还会筹集越来越多的资金。
OYO如今已不仅仅是印度的经济酒店品牌,它将业务范围拓展到了全球多个地区。旗下的产品类型涵盖了经济型酒店、精品酒店、优质客房以及共享空间等,OYO还提供婚宴服务和企业解决方案。不同的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所要求的运营方式各有不同,但OYO却相信一套运营理念可以同时适用于各个市场。
强势的资本裹挟
另一方面,OYO背后的重要投资者软银也值得关注。软银的投资规模和速度都非常惊人,对其所参与的近一半交易的投资金额都达到10亿美元及以上,一年的投资总额高达650亿美元。这几乎接近美国整个风投行业一整年对数千家初创企业的投资总额。
作为软银的投资对象,OYO对未来的发展也同样雄心壮志。OYO CEO李泰熙曾表示,“如果OYO保持每月开5万间客房的速度,到2023年新增的酒店客房数量将达到250万间,这将是目前全球最大酒店集团的至少2倍的规模。”
远大梦想的实现需要雄厚的资金做支撑。对于其看中的投资对象,无论其发展宗旨如何,软银会坚持进行大手笔投资,这些初创企业别无选择只能接受融资。对于风投公司而言,标准的投资模式是先对企业进行小规模投资,在企业产品符合市场发展趋势需要投入更多资金时,再在后续几轮融资中逐步加大投资力度。而软银的最小投资规模在1亿美元左右,最高甚至达到10亿美元级别。许多被投的初创企业并未出现资金紧张的局面,相反,它们需要克服的主要是技术挑战,同时建立起单位经济效应。但软银对这些企业的填鸭式投资使后者在发展的早期阶段就开始将规模扩大作为唯一指标,日渐依赖于资本。
除了资本的强势注入,软银还要求OYO等接受了融资的公司必须对其赋予非标准权利。
比如,软银会要求获得多重清算优先权,即使被投资公司价值下跌,软银也依然能从中获利。而这通常建立在牺牲其它投资人、创始人和员工所持股份的基础之上。此外,软银通常会附加“棘轮条款”,一旦初创公司出现价值下跌,必须给予软银额外股份补偿。软银也会追求参与权,被投资公司一旦被出售,软银不仅能在其他投资者之前收回资金,还能从剩余资金中分一杯羹。
除了这些融资条款,软银在企业未来的融资和上市计划方面拥有绝对话语权。如果未能获得规定回报,软银可以阻止公司的IPO进程。其它风投公司通常将持股比例控制在20%到30%区间内,而软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持有被投资公司的绝对多数股权。目前软银拥有OYO近50%的股权。
软银还会严格控制被投资公司未来的投资方。通过投资全球各地的创业公司并促进这些公司互相协作,软银正在逐步打造自己“独角兽庄园”。近日Grab对OYO投资一亿美元就是很好的例子,Grab本身也在积极寻求融资,对OYO的投资似乎并不合理,但这次投资背后,很可能是软银的意志。据Crunchabase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12月,软银领投了Grab 2.5亿美元D轮融资。2016年9月,软银领投了Grab 7.5亿美元F轮融资。2017年7月,软银和滴滴共同领投了Grab 20亿美元G轮融资。
并非所有被投资公司都会顺从,软银还投资了印度打车应用Ola,但Ola创始人则有相对坚定的立场拒绝这种强制性投资或联姻。但这类情况并不多见。
软银将OYO等初创企业视为实现自身抱负的工具,改变了融资和竞争格局。从表面上看,充盈的资金池能为各方带来积极影响,初创企业获得资金,其它风投公司提升了公司估值,其他竞争企业也会逐渐退出市场。但这些间接优势往好处看是暂时的,往坏处说就是一种空想。
获得软银融资的初创企业对资本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在发展的早期阶段就开始将规模扩大作为唯一指标。最近,超过250家印度经济型酒店签署了一份反对OYO的申请书,表明其业务受到了OYO的冲击并遭受了损失。OYO通过大力度折扣扰乱了市场,导致酒店收入下降,OYO随后还会索取更高的佣金并且随意更改付款周期。
另一方面,那些未获得软银投资的企业会发现竞争对手拥有着充足的资金和强大的品牌力,企业自身会失去市场吸引力。印度经济型酒店Treebo或Fab Hotels对此或有同感,但又不得不与软银所投资的公司进行合作。MakeMyTrip此前在平台下线了OYO酒店,但最近被迫重新上线了OYO酒店。初创公司一般无法与软银这样的大企业抗衡。
与软银竞争的风投公司往往会面临霍布斯选择(没有选择余地的所谓“选择”)。对于其他风投公司来说,所投资的公司获得了软银投资,即使不能现金退出,也能提升公司估值。但另一方面,企业最终退出时必须达到软银对投资公司估值的预期。
软银CEO孙正义经常称自己为“独角兽猎手”(Unicorn Hunter),善于发现具有发展潜力的创业公司。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猎手”这个角色,也有可能会吞噬初创公司。MakeMyTrip集团董事长兼CEO Deep Kalra非常明白,独角兽企业在面对软银的投资策略时,也可能面临失去一切的风险。